温馨提示: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2-08-12,已超过844天没有更新,若内容或图片失效,请留言反馈。
在选择主食这一方面都是不同的,南方人喜欢吃米饭,北方人则喜欢吃面食,小编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山西的十大面食排行榜,一起来看看吧~
1、刀削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,以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。创造来源不一,一说是唐朝驸马柴绍发明的;另一说是元朝统治者担心老百姓造反,于是收缴民间刀具,吃面没有刀切,有人就用一块铁皮削面,发现口感不错就流传下来了。 刀削面讲究中厚边薄,形似柳叶;入口外滑内筋,软而不粘,让人越嚼越香。把一团面顶在脑袋上,双手持刀,将面削进距人3-4米的锅里,搭配不同调料变换口味,风味独特,深受人们喜爱。 2、刀拨面自从刀削面诞生之后,人们在刀上开始下功夫,比如刀拨面。 拨面用的刀是特殊加工的,刀重约2.5公斤,长约60厘米,两端都有柄,刀刃是平的,成直线,不能带“鼓肚”。拨出来的面整齐有序,粗细一致,断面成小三棱形,每根长半米有余。 3、臊子面在山西、陕西都有臊子面,相传臊子面由周文王的嫂子发明,原名叫“嫂子面”或者“哨子面”,由于谐音转化为“臊子面”。 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,厚薄均匀,臊子鲜香,面汤油光红润,味鲜香浑厚而不腻,口感柔韧滑爽。臊子面的灵魂是汤,一般分为肉臊子和素臊子两种,其中以肉臊子为主。 4、山西焖面在中国北部的省份如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山西、内蒙古等几乎都有焖面的做法,大致做法相似,只是各地的选材和偏好不同。 山西焖面对面要求要硬,因为面团和得越硬,擀出来的面越劲道。民间流传的说法是:“正三遍,反三遍,擀得面团团团转。”主料是面粉,配料主要是卷心菜,豆角和猪肉。猪肉选猪后腿肉,制作时肥瘦分开,瘦肉切片,肥肉切块。肥肉是为了煎肉,煎肉是山西常见的一种手法。 5、猫耳朵顾名思义,猫耳朵是把面做成像猫的耳朵一样的形状,是山西晋中、晋北等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面食,俗称“碾疙瘩”、“碾饦饦”等。 做法是:把面和软,搓成大拇指粗的条子,再压成蚕豆大的小块,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着旋转,就卷成了猫耳朵一样。在开水里煮熟,捞起来调味大火翻炒,收汁,出锅。因猫耳朵里存着汤汁,吃起来极为鲜美。 6、不烂子不烂子,本名拌子,也叫拨烂子。在山西方言里把“拌”这个字拆成bú和làn两个音来读,谐音就成了“不烂子”,晋南以及部分其他城市叫做“馈垒”。 不烂子选材丰富,寻常蔬菜皆可。将蔬菜(如土豆、茄子、豆角等)拌入面粉或棒子面,搅拌均匀后上笼蒸熟。春末榆树槐树开花时也可以用榆钱、槐花做食材。另外,白菜叶子也可以用来做不烂子,但是不需要蒸煮,直接翻炒即可。 7、手擀面用手工擀出的面条所以称之为“手擀面”,制作方法多种多样,擀、抻、切、削、揪、压、搓、拨、捻、剔、拉都可以。手擀面的烹饪重点在擀面上,配菜调味风格多样。 带汤的手擀面在晋南叫“其子”,除了小麦粉,还可以用豆面、三合面制作面条,营养丰富。 8、剔羹剔羹是晋语区百姓家庭日常的一种面食(羹字在并州片吕梁片读音多为/tɕie/或/tɕia/,在太原话等方言中与尖字同音,因而很多时候被误写作“尖”),晋语称作剔拔股,签拔股,或剔鱼子等,在北京等地也称作拨鱼儿。 剔羹两端细长,中间部分稍宽厚,白细光滑,软而有筋,浇上浇头,再配以调味佐料,食之十分可口。 9、莜面栲栳栳“栲栳栳”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,因其形状象“笆斗”,民间叫“栳栳”。另有称呼攸面栲栳栳、莜面窝窝,是晋语区的特色食品,是一种用蓧面为主体的面食形式。面团由双手揉搓成小卷或者小酒盅的形状,排列在蒸笼中蒸熟后蘸特殊的酱料食用。 莜麦磨成的面粉颜色黄白,蛋白质含量高,劲道十足,营养丰富,热量高。 10、揪片儿揪片儿是家常便饭,用手往下揪的面片,面片口感爽滑,劲道。 制作方法:用擀面杖将面擀开,再用刀将面切成五六寸宽的几块,拿一块在锅边往锅里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,这样边揪边煮,很快就熟了。揪片操作简单,面片很容易入味,食之舒畅,容易消化,老少皆宜。 |
西安十大特产 西安有什么特产
浙江十大名点心,浙江出名的点心小吃
百色有什么特产 百色十大特产有哪些
云南红河十大特产 红河州有哪些土特产
湖北武汉特产有哪些可以带 盘点武汉十大特
潮汕十大特产零食 潮汕特产零食排名前十
安徽铜陵市十大特产 到铜陵必带土特产推荐
丹东最有名的六大特色美食 丹东有什么特色